找到相关内容1015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出家人,也是人之八:又是一年

    上座部佛教我接触的少,但藏传格鲁派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是我们学院的主课,它讲修行是有次第的:首先要有道前基础,然后下士道、中士道、上士道一步步上去,这确有具体的可操作性。这实在是藏传的长处。   那么汉传佛教呢?修行方法确实过于笼统,过于原则化,缺乏可操作性:天台的止观;华严的华严三昧观、华藏世界观、三圣圆融观;唯识的唯识观……到底有几人能够行得?天天生活在贪、嗔、痴之中,来世连人身也难以确保,谈得上...

    刚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65441268.html
  • 燃顶、燃臂、燃指有必要吗

    起源可能跟用动物乃至生人祭神有关,神类喜欢血食,以生肉供养是表示最高的虔诚。然而,即使用苦行能达到某些目的,却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方式。所以,比丘戒规定,凡四肢残缺五官不全者,不得受比丘戒。   可是,...决心和忍苦耐心的。   但是,正常的修行法是以人的行为为标准,以人间的伦理思想为基础,若有违背常情常理的行为,便不是常人所能用而当用的,否则会使自己产生更大的烦恼,并且招致他人的物议。修行应根据原始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03243398.html
  • 无的修行

    没有执着,看起来好像无情,其实平平淡淡最是真,平平常常最永恒,其中蕴含无限慈悲,无限智能。  “无”是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,吾人薄地凡夫虽尚未能体证,至少在日常生活中,应该努力做到四种“无”。  第一、诸...梦想,究竟涅槃”。“无”不是没有,“无”是无限、无量、无穷、无尽。那么,我们怎样有一个“无”的生活呢?有四个修行方法:  第一、诸恶无染:“染”有渐进的力量,不容易使人察觉,因此,对于一切的恶习、恶念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32044442.html
  • 科学与佛教的启发

    责任感。这也是为什么我深信宗教与科学的对话非常重要,对话的结果可能衍生出对人类非常有益的发展。   佛教修行的一个中心目标就是要减少破坏性情绪对生活的影响,在这方面佛教提供了很丰富的理论见解与修行的方法。如果其中的某些方法经科学实验证明是有益的,我们当然要想办法让人人都可受益。本书绝不只是佛教与科学的思想交流而已,上述科学实验正是一个具体收获,这一点让我很欣慰。与会的科学家已进一步开始研究佛教修行...

    嘉华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3346758.html
  • 佛教出家僧人需要烧戒疤或燃臂、燃指吗?

    佛教出家僧人需要烧戒疤或燃臂、燃指吗?  根据原始佛典以及比丘戒律,凡是损毁、伤害、虐待自己的肉体,均非佛所允许。至于印度苦行的外道,用火、用水、用刀,以及种种自虐方式,使自己的肉体受苦,作为修行的方法,目的是为自己赎罪而求得神的宽恕。其起源可能跟用动物乃至生人祭神有关,神类喜欢血食,以生肉供养是表示最高的虔诚。然而,即使用苦行能达到某些目的,却不是佛教修行的方法和方式。所以,比丘戒规定,凡四肢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83550514.html
  • 佛教妇女境遇和佛教妇女运动

    权利、修行的权和应有的宗教地位。   世界佛教妇女的境遇   世界佛教妇女主要集中在东亚、东南亚,各国妇女在宗教地位上虽然情形不同,但总体而言是低微或者弱势的。主要呈现的普遍性问题是:缺乏良好的教育,...制约她们积极主动参与佛教活动,保守的宗教修行被自觉维护。   佛教国家中的宗教领导,传统上是由比丘掌握。比丘被视为人类发展的理想模范,更在金钱上,被以妇女为主的信徒们护持着。大约在11世纪时,比丘尼...

    白玉国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24851089.html
  • 证得真理的方法

      戒定慧既然是佛教修行所依的原则与次序,为什么又可以不必按照它呢?因为,就如真善美一样,戒定慧也是三位一体,只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根性的一门深入,最后所到达的,都是一样。  然而,不可否认的,戒定慧三者之中,慧是根本,只要成就了慧,戒定二者自然具足;正如真善美三者之中,真是根本,只要证得了真理,善行、美德必然产生。所以,禅宗便以慧的证得为修行用功的目标;在用功时,虽然也有戒、有定,但不停留在戒、...

    慧 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41953942.html
  • 最有效的忏悔法门

    最有效的忏悔法门 释宗东   忏悔是一种佛教修行的重要法门。《普贤行愿品》中说:“从无始来,所造罪业,无量无边,若其罪业,有体相者,尽虚空间,不能容受。是故从于今日,乃至尽未来际,须恒求忏悔。”因从无始来,故易解了。实际上今生所造罪业,亦是如恒河沙数,非是算数分别之所能知。《地藏经》中说:“南阎浮提众生,起心动念,无不是罪,无不是业。”若不勤求忏悔,应下三涂恶道。   中国历来相传多种由...

    释宗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00954255.html
  • 茶道茶人 茶德礼仪

    观念。按此要求,茶人须是茶专家和哲人才行。所以,在普及茶道时只能要求实事求是,事实上很难作到。   中国茶道推崇茶人的神韵,即茶人应具有外观形象美和气质美。我国茶人在长期的茶事活动中,借助佛教修行的“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11554930.html
  • “禅茶一味”的思想基础

     其四曰“放”  人的苦恼,归根结底是因为“放不下”,所以,佛教修行特别强调“放下”。近代高僧虚云法师说:“修行须放下一切方能入道,否则徒劳无益。”放下一切是放什么呢?内六根,外六尘,中六识,这十八界...茶于佛教的最初关系是茶为僧人提供了无可替代的饮料,而僧人与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,进而,在茶事实践中,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了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。  其一曰“苦”  佛理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5255111.html